园区新闻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心 > 园区新闻

图片 目前,全国范围内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国家财政在农业产业上也增加补贴力度,今天就给大家分享4类农业投资项目,个个都是上千万、上亿的资金扶持。 图片 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只要创建通过,国家先行补助1亿元,用于园区建设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要求突出其产业融合、农户带动、技术集成等功能作用,打造现代农业建设样板区和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根据产业园相关因素,中央财政将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认定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给予适当支持。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形成的具有明确区域范围、建设水平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去年,中央财政投入50亿元进行专项扶持,截至去年底,全国已批准创建4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图片 2、田园综合体项目 田园综合体,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 财政部在去年发布《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确定了在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 这无疑是继发展特色小镇之后农村发展的又一“新蓝海”。 资金扶持额度 (1)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每年6000-8000万,连续三年,比如河北迁西县花香果巷项目,第一批8000万资金已经到位。 (2)省级田园综合体:3000-6000万,根据各省具体情况,比如江苏省2017年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资金各3500万元,其中: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别为3500万元、400万元。 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 创建通过国家给予5000万元补助资金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新形势下改善农业供给、拓展农业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作出了部署,特别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目标是按照当年创建、次年认定、分年度推进的思路,力争到2023年建成300个融合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发展、利益联结紧密、配套服务完善、组织管理高效、示范作用显著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实现多模式融合、多类型示范,并通过复制推广先进经验,加快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图片 4、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 以前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从2018年开始,每个创建通过的先导区,国家将给予2000-3000万不等的补助资金。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精神,农业部决定支持各地培育打造和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以下简称融合发展先导区),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融合发展各类经营主体。 图片 按照“一年有规划、两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的总体安排,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培育打造和创建一批产业融合方式先进、经济效益显著、产业集群发展高效、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融合发展先导区,形成多元化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新经验,有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分享更多的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根据先导区发展规划,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通过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管理,加大对融合发展先导区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 附:农业类项目申报指南 一、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发布部门:农业农村部 财政部 发布时间:3—4月份 激励政策:10000—15000万元资金支持 申报材料:编制实施方案、发展规划、资金使用方案 项目要求: 1.主导产业特色优势明显,产值占产业园总产值的比重达50%以上; 2.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已制定产业园专项规划; 3.建设水平区域领先,高标准农田占比较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于本省平均水平; 4.绿色发展成效突出; 5.带动农民作用显著,园区农民可支配收入原则上应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30%; 6.政策支持措施有力; 7.组织管理健全完善。 认定标准:主导产业覆盖率达到6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3:1;产业园年总产值超过30亿元;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 二、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发布部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 发布时间:3—4月份 激励政策:资金支持 申报材料:编制实施方案、发展规划、资金使用方案 项目要求: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支持各省围绕基地建设、机种机收、仓储保鲜、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现代流通、品牌培育等全产业链建设,促进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水平。资金支持要围绕产业集群要求,聚焦重点区域,突出关键环节,不得面面俱到,不得撒胡椒面,不允许按县市平均分配,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按照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鼓励创新资金使用方式,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贷款贴息、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相关主体给予支持,不得将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简单直接投入经营主体。 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 发布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 发布时间:2—4月 激励政策:政策支持 申报材料:示范园创建申报书、示范园实施方案、其他相关配套材料 项目要求:按照“当年先创建、次年再认定”的原则。1.原则上县(市)级政府是拟创建示范园的申报主体;2.优先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3.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作,已成立由本级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并明确具体的示范园管理机构;4.具备较好的产业融合发展基础或特色产业优势,且建设示范园的意愿明确;5.示范园发展思路清晰、功能定位明确,用地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较强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6.各省(区、市)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细化确定的具体创建条件。 四、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发布部门:农业农村部 发布时间:3—5月份 激励政策:资金支持 申报材料:编制实施方案、发展规划 项目内容: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实现农药化肥使用负增长。实行种养结合,发展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高于本省及全国平均水平。 五、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发布部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 发布时间:4—5月份 激励政策:政策支持 申报材料:编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申报书》,并提供创建工作方案及证明材料。省级特优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填写《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申报信息汇总表》 项目要求:1.立足本地产业发展实际,统筹兼顾粮经产品、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和林特产品等五大类特色农产品,自主选择特色主导品种,原则上以县为单位申报;2.应符合《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认定标准》(农市发〔2017〕8号)中的创建条件。 六、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发布部门: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发布时间:3—4月份 激励政策:1000万元资金支持 申报材料:编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申请表、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施方案、发展规划 项目要求:1.依托镇域1—2个农业主导产业,农业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2亿元;2.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到2:1;3.城关镇、开发区、街道办事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所在地不列入推荐范围;4.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对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予以适当支持,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集中用于扶持壮大乡土经济、乡村产业,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七、国家休闲农业重点县 发布部门: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发布时间:4—5月 激励政策:政策支持,挂牌 申报材料:申报文件、申报表、重点县建设的有关规划及实施方案 项目要求:1.具有世界知名自然文化资源、全国独特自然文化资源、区域鲜明自然文化资源;2.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以上;3.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均超6%;4.农家乐、乡村民宿、休闲观光园区、休闲农庄、休闲乡村、康养和教育基地等业态类型丰富,至少具有五项上述类型,分布在县域1/3以上乡镇;5.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5个以上;6.从业人员中农民就业比例达6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高于省内平均水平5%以上。 八、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发布部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7—8月份 激励政策:1-1.5亿元资金支持 申报材料:编制实施方案、发展规划 项目要求:1.类型,统筹考虑区域差异、发展水平等因素,分区分类建设示范区。在黄淮海平原粮食主产区,创建一批以粮食产业为重点的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地区,创建一批以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的示范区。在大中城市郊区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创建一批以都市农业和智慧农业为重点的示范区。在脱贫地区,创建一批以“小而精”特色产业为重点的示范区。2.要求,生产基础较好、装备水平较高、产业链基本健全、经营体系较为完备、农业环境较为友好、政策支持保障有力。 九、国家农业科技园 发布部门:科技部 发布时间:10—11月份 激励政策:资金支持 申报材料:编制实施方案、发展规划 项目内容:一是园区申报单位要落实好主体责任,统筹推动园区建设,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二是要有明确的主导产业,注重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龙头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三是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规划合理,核心区四至范围明确、总面积1万亩以上、区块数量不超过2个;四是应建有科技创新创业创造服务平台,应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创业服务能力;五是强化园区对创新型县(市)和扶贫等工作的支撑作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建设核心区位于创新型县(市)或国家级贫困县的园区。 深圳绿博会组委会热线: 0755-82373971/82373944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03-06

为加快农产品产销对接,推动资源县农业品牌进入深圳市场,推进农业品牌建设,2022年12月30日至2023年1月1日,资源县携数十种优质农产品亮相2022年中国·深圳(第八届)国际现代绿色农业博览会。



图片

图片

资源县携数十种优质农产品亮相2022年中国·深圳(第八届)国际现代绿色农业博览会,南山区政府督查员董少林(上图左三),桂林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肖飞宇(上图左四),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李源(上图右四)出席资源县专题推介

图片




资源县专场推介会上桂林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肖飞宇,县委常委、副县长李源现场发表专题推介



图片

图片

▲肖飞宇在推介会上介绍资源县丰富的农旅情况

图片

▲李源在推介会上介绍资源县丰富的农旅情况





在资源县专场推介会上,肖飞宇、李源分别向与会客商介绍资源县丰富的农旅情况;广西资源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于秋长、桂林市海陆空食品配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朱建强推介罗汉果、富硒米、桔福人-资源沃柑等农产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经过深圳绿博会组委会、深圳绿博会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审,资源县获得[敏感词]组团金奖,资源县源祥养殖合作社理事长蒋万祥获中国现代农业领军人物,桂林市海陆空食品配送有限责任公司资土名源·大米获优质农产品金奖。



图片

图片

图片





绿博会期间,资源县富硒大米、圳品·沃柑、罗汉果、山茶油、土鸡蛋等优质农产品,吸引了众多顾客和商家前来咨询和品尝、采购。



图片

图片




据释,深圳绿博会现场农产品销售热烈,广西资源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与南山区工会成功签订价值100万元的沃柑订单,与中科数字乡村(深圳有限公司)签订6300万元的采购协议。



图片

深圳绿博会组委会热线:

0755-82373971/82373944


专注于自身业务领域,竭诚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

地址: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印光桥西88号(205国道西)

电话:0755-82373971/0762-8668012

邮箱:2976708713@qq.com

Q Q:2976708713

在线留言

版权所有 © 2020 河源绿然灯塔农产品物流园     粤ICP备2022054008号-1    English